搜索
您的当前位置是: 网站首页 > 专业介绍 > 数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> 正文
新能源材料与器件


掌握能源,谁就掌握未来!

一.专业篇

1.专业概况

新能源、新能源汽车、新材料均属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,社会对相关方向的人才需求十分庞大。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原是我校材料物理专业的一个专业方向,也是诸多专业教师的科研方向。目前该方向的在校学生人数已达 160 余人,已有一支23人的教学团队,其中副教授以上职称占比52.2%,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75%,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比100%,7名教师具有企业实践经历,另有企业教师2人。形成了一支年龄、职称结构合理的“复合型、双师型”教学团队。团队近年来取得了丰富的教学科研成果,先后主持国家级项目6项,省级项目10余项,发表SCI论文200余篇,部分见刊于Nature, Nat. Commun., Nano Energy, ACS Nano等世界顶级期刊,成果先后获ESI高被引论文,湖北省自然科学奖,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、市青年科技奖等荣誉。本专业已与东风公司、晶科能源、中汉动力新能源等著名企业签订了人才培养合作协议。此外,新能源材料及器件方向学生科教融合成果突出,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比例达到45%,先后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,部分成果见刊于世界高水平科研期刊,先后获国家级、省级竞赛奖励100余项。人才培养成果被湖北日报、秦楚网等媒体正面报道。

2. 就业方向

主要培养能够在能源、材料、汽车、航天航空等企事业单位,从事与新能源材料及器件相关的研发、测试、科研、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工程师。

3.培养特色

本专业依托东风公司等企业,专业课全博士师资,以“研究型教育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”为人才培养理念,以“从学校到企业”为人才培养模式,通过产学研密切合作培养实践能力突出、基础知识扎实的“新工科人才”。

4.专业代码、学制与学位

专业代码:080414T

基本学制:四年(弹性修业年限为3-6年)

授予学位:工学学士

5.主要课程

物理化学、材料科学基础、材料物理学、固体物理、材料制备科学与技术、材料分析与测试、电化学基础、储能材料与制备技术、化学电源工艺、纳米材料及应用、太阳能光伏技术、电池原理及制造技术、 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、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类课程设计等。

二.师资篇

1.师资简介:

(1)外聘教授

Amel Laref(楚天学者讲座教授)、陈俊(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)、王绍明

(2)教授

罗时军(全国优秀教师、省政府津贴专家)、黄海铭、熊永臣

(3)副教授及博士(按姓氏拼音排序)

陈杰、曹名磊、胡永金、李伟、罗啸、马亚楠、南楠、吴承瑞、杨俊涛、张传坤、张俊、张琴、周望怀

(4)其他(按姓氏拼音排序)

贺泽东、李星星、朱占武

2.骨干教师:

(1)黄海铭:男,1978年出生,湖北孝感人,教授,西北大学博士,硕士生导师,理学院副院长(主持工作),湖北省物理学会理事,校优秀科技工作者,校优秀教师标兵,校“十佳”教师。近年来在国内外发表科研论文50余篇,其中第一作者SCI论文19篇,主持完成省、厅级科研项目3项,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10余项,多次受邀担任SCI期刊审稿人。科研成果分别荣获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,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,十堰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、三等奖。主持完成教研项目2项,发表教研论文多篇,作为骨干成员参与各类教研教改项目多项,获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,校级教学成果二、三等奖各1项,编撰大学物理教材一部。作为学业导师带领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,并指导学生在学术期刊发表科研论文1篇,2018年指导学生在湖北省大学生物理实验创新竞赛中荣获一等奖。

2)罗时军:男,1963年出生,湖北仙桃人,二级教授,华中科技大学博士,台湾大学博士后,博士生导师,全国优秀教师,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,省光学学会理事。主要从事磁性材料等相关方面的研究。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,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,省教育厅科研项目3项。在Carbon, Phys. Rev. B, J. Chem. Phys., J. Phys.Chem.系列,J. Magn. Magn. Mater.等国际著名杂志上发表第一作者SCI论文30余篇,相关成果先后获得湖北省自然科学奖等荣誉。主讲《固体物理》、《普通物理学》等课程,参与编撰《普通物理学》、《大学物理实验》等教材多部。

(3)熊永臣:男,1983年出生,重庆酉阳人,武汉大学博士,教授,硕士生导师,新加坡国立大学、中国科学院访问学者,理学院院长助理,材料物理专业负责人。主要从事低维强关联电子体系、自旋电子学、分子电子学等方面的理论研究。近年来,先后获得“十堰市青年岗位能手”,“十堰市青年科技奖”,“校优秀教师标兵”等荣誉称号和奖励。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、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,参与各类科研项目10余项,在Phys. Chem. Chem. Phys., J. Chem. Phys., J. Phys.: Condens. Matter.等国际著名杂志上发表第一作者SCI论文24篇,相关成果先后获得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二等奖、十堰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一等奖等荣誉,多次受邀担任国际著名SCI期刊的评审人。主讲《固体物理》、《普通物理学》等课程,作为副主编参与编撰《大学物理》教材一部。

(4)马亚楠:女,1988年出生,湖北十堰人,华中科技大学博士,副教授,硕士生导师,材料物理专业实验室主任。主要从事低维功能纳米材料的制备、性能调控和相关应用研究,在有关能源材料的可控制备、表征、性能测试和相关器件设计方面有丰富的经验。近年来,以第一作者或主要作者身份在包括 Nat. Commun., ACS Nano, Adv. Electron. Mater., Sensor Actuat. B-Chem, Nano Energy, ACS Appl. Mater. Interfaces, J. Nanopart. Res.等知名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,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、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各一项,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,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,获国家级立项1项,湖北省立项2项,指导本科生发表SCI论文3篇。

(5)张琴:女,1982年出生,湖北江陵人,硕士,副教授。主要从事大学物理教学研究。近年来,主持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1项、湖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项、主持参与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项、主持参与校级教学研究项目5项,相关成果先后获得省“第六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”三等奖(序1)、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(序3)、校级教学成果三等奖(序1),荣获校“青年教师大讲赛”二等奖、院“青年教师讲课比赛”一等奖、校“优秀教学质量奖”各1项,多次获得校“优秀教师”“教育科研先进个人”等荣誉称号。主讲大学物理、大学物理实验等课程,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近10篇,作为第一副主编参与编撰《大学物理》教材1部。

(6)张传坤:男,1982年出生,湖北孝感人,华中科技大学博士,讲师,硕士生导师,材料物理系主任。主要从事锂离子、锌离子电池电极材料、电化学超级电容器及电磁吸波材料的研究。近年来主持省厅级项目2项,企业合作项目2项,以第一作者或主要作者身份在J. Alloy. Compond., Appl. Sci.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。主讲《半导体器件物理》、《电子材料》、《普通物理》等课程。作为副主编参与编撰《大学物理》、《材料物理专业实验》等教材2部。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,指导本科生发表论文多篇。

7)曹名磊:男,1987年出生,湖北监利人,华中科技大学博士,讲师,硕士生导师。主要从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的开发及相关电化学储能机理的研究,在新型锂/钠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制备、表征、性能测试和器件设计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。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,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。近年来,以第一作者或主要作者身份在包括J. Power Sources,J. Mater. Chem. A,Nano Energy等知名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。

(8)张俊:女,1984年出生,湖北十堰人,中科院固体物理研究所博士,讲师,硕士生导师,材料物理系副主任。主要从事储氢材料的设计与机理等方面的理论研究。主持湖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项,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10余项。以第一作者或主要作者身份在Chem. Phys. Lett.,Phys. Chem. Chem. Phys., J. Magn. Magn. Mater.,CrystEngComm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SCI论文10余篇。

三.学生篇

1. 闫金凤:男,材料物理(新能源产业)15级学生。主要经历包括:大一,院系学生会学习部部员;暑期参加关于“丹江口民生调研”社会实践。大二,担任班级班长职务;参加大学生创新项目并担任项目主持人;在实验室跟着老师做项目。大三,负责协助管理实验室仪器和药品;带领班级同学做专业实验;申请发明专利一项。大四,作为学生代表参加了院系的学术报告会议,并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完成了一篇名为Polypyrrole -Mxene coated textile-based flexible energy storage device的论文发表于著名SCI期刊RSC Advances(影响因子:3.096)。主要荣誉包括:人民奖学金(3次),励志奖学金(1次);先后获校“优秀团员”,“三好学生”等荣誉。2019年调剂进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攻读硕士学位。

2. 杨为江男,材料物理(新能源产业)15级学生。先后担任材料物理151班心理委

员,材料物理161班班级导生,出色完成迎新、新生教育、大学生运动会动员及训练等各项工作;获湖北省第四届“光驰杯”大学生物理实验创新设计竞赛三等奖。学习成绩优异,先后获得优秀团员称、“三好学生”称号、优秀班干部等荣誉称号,及国家励志奖学金、人民奖学金。2019年获得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考研“风华奖”及“优秀毕业生”称号。2019年调剂进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攻读硕士学位。

3. 刘伟之男,材料物理(新能源产业)15级学生。先后参加校风督察队、院学生会等学生组织,担任干事,副队长以及部长等职。在此期间,带领大家进行军事训练,组织“地球熄灯一小时”、“文明寝室”等活动。从大二开始,积极主动进入了材料物理专业实验室中,参与专业老师的课题,同时参加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比赛,获第十六届“挑战杯”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级三等奖。在校期间先后获得志愿活动积极分子,优秀干部等称号,及国家励志奖学金、人民奖学金,湖北省优秀毕业设计等荣誉。2019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取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,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。

4. 姚帅男,材料物理(新能源产业)15级学生。在校期间,成绩优异,顺利通过了英语四、六级考试,先后获得过3次三等人民奖学金和2次二等人民奖学金,1次国家励志奖学金。并获得“优秀团员”、“三好学生”等称号。主动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,在老师带领下参与研究课题“基于二维材料MXene的柔性超级电容器研究”,最终在著名期刊RSC Advances上发表文章一篇。2019年调剂进入湖北大学攻读研究生学位。

四.释疑篇

1. 家长关注问题的答复

(1)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及方向包含哪些?

答:新能源技术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中最具有决定性影响的五个技术领域之一。毕业生可到材料相关的企业、事业、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应用研究、科技开发、生产技术和管理工作,也可以到科研机构、学校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,同时也可以继续攻读材料相关的工程学科、交叉学科的硕士学位。

(2)本专业毕业生将来继续深造的途径有哪些?

答:本校有相关学科的硕士点,即材料物理与化学、光学工程等。也可以通过考研到985、211高校继续深造,同时也能到国外高校继续攻读硕士、博士学位。

(3)本专业学生接触的材料是否对身体有害?

答:本专业接触到的材料多为无机材料,在正常防护下对身体一般没有危害,另外会接触少许有机电解液材料,会在严格密封的环境内(如手套箱)使用,且用量较少,在正规操作之下,也不会造成危害。

2. 选择材料物理专业的三大理由:

(1)强大师资队伍已有一支23人的教学团队,其中副教授以上职称占比52.2%,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75%,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比100%,7名教师具有企业实践经历,另有企业教师2人。形成了一支年龄、职称结构合理的“复合型、双师型”教学团队。

(2)良好就业前景:本专业毕业生可以在能源、材料、汽车、航天航空等企事业单位,从事与新能源材料及器件相关的研发、测试、科研、管理等方面工作,同时也可以继续攻读材料相关的工程学科、交叉学科的硕士学位。本专业已与东风公司、晶科能源、万润新能源、中汉动力新能源等著名企业签署人才培养协议,供学生选择的就业余地较大。

(3)出色创新能力培养:本专业学生科教融合成果突出,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比例达到45%,先后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,部分成果见刊于世界著名SCI期刊,先后获国家级、省级竞赛奖励100余项。人才培养成果被湖北日报、秦楚网等媒体正面报道。

五.活动篇

1.“从学校到企业”的人才培养模式:

(与东风公司、晶科能源、中汉动力新能源等著名企业共建人才培养基地)

2. “以研究型教育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”的人才培养理念:

(专业教师马亚楠、张传坤、罗啸博士指导学生实验)

3.与国内外多所高校开展合作研究:

4. 部分学生成果:

学生课余科研成果发表在世界著名科研期刊

六.信息篇

1.招生联络员:

李伟老师:17371121330

2.专业咨询QQ群:

湖北汽院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咨询(933467067)

联系电话:0719-8238223

E-mail:zsb@huat.edu.cn

地址:湖北省十堰市车城西路167号

邮编:442002

版权所有: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招生办公室

学校官方微信